[移風易俗]讓移風易俗工作走心走實
發表時間:2022-10-10 09:51:00 來源:朝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以來,喀左縣公營子鎮堅持打造新亮點、活用新形式、挖掘新資源,讓移風易俗工作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示范引領帶動,實現由“領唱”帶動“合唱”
一是少數帶動多數。將領導帶頭、層層示范作為開展移風易俗的重要法寶。鎮黨委班子成員與村支部班子成員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掀起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熱潮,破除了封建迷信,有效遏制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以點帶面、層層推進,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在全鎮上下全面鋪開。二是注重典型引領。該鎮突出移風易俗時代主題,通過開展“最美公營子人”“最美志愿者”“星級家庭”“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共評選出星級家庭2113戶、星級志愿者1057人,最美公營子人104人。三是開展主題宣傳。大力開展“學榜樣”“我是黨員”“最美公營子人先進事跡”報告會等主題宣講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營造出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在全鎮上下掀起了人人參與、人人踐行移風易俗的熱潮。
精心搭建平臺,實現由“理論”邁向“實踐”
一是做實“道德銀行”。該鎮比照銀行儲蓄形式,開展“道德銀行”建設工程,以戶為單位,建立道德積分“儲蓄”賬戶,從“思想進步、實用技能、律己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創業致富、敬老愛親、熱心公益、政策明白、扶助感恩”十個方面的評比內容,把村民的道德行為予以細化量化,以積分的形式存入賬戶,定期予以表揚和獎勵。同時,村民獲得的“道德銀行”積分可到指定合作單位兌換相應生活用品、就醫買藥、洗浴理發,以及在郵儲銀行喀左支行免抵押、免擔保使用貸款,真正實現讓“德者有得”。目前,累計兌換道德積分136915分,以此促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二是打卡紅色地標。深挖轄區紅色教育基地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充分發揮五家村史館、南山村移民搬遷現場教學基地、樂壽古村落、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多個優質教學點,串聯起獨具公營子鎮特色的教育品牌,組織黨員干部、農村“五老”、青少年兒童,開展“打卡”本土紅色地標活動,激發了廣大村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三是積極營造氛圍。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宣傳欄、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向廣大居民宣傳《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同時,積極組織安排播出以移風易俗為題材的政論片、專題片、講座視頻等可視化教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展示我鎮在移風易俗中取得的成就,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讓移風易俗的理念更接地氣、深入人心。
發揮主體作用,實現由“觀眾”變成“主角”
一是豐富載體活動。牢牢把握“傳統節日、人民的盛典”基調定位,將推進移風易俗與中國傳統節日和時代主題等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開展《歌唱祖國》紅歌快閃、慶祝建黨百年紅歌合唱比賽、廣場舞大賽、廣場文化藝術節、剪紙書法展示等群眾性文藝展演活動,調動各村(社區)志愿者、廣大群眾積極性,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創作優勢,讓群眾由“觀眾”變身“主角”,在創作、展演中提升參與感與榮譽感,不斷推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二是開展愛衛運動。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活動為契機,引導全鎮居民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中國行動,動員全鎮14個的行政村、2個社區的黨員,倡導在餐桌上不大聲喧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不勸酒,不酗酒。深化“光盤行動”,引導廣大群眾合理消費、理性點餐、不剩飯菜、剩后打包,減少廚余垃圾。三是聚焦重點群體。堅持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大眾化”與“分眾化”相結合,重點突出“五老”、青少年群體和一線村組群眾群體優勢,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垃圾分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觀演等豐富多彩、內涵豐富的紅色實踐活動,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積極聯系鎮轄區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號召各校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文化墻、鄉村學校少年宮、黑板報等各種陣地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受眾累計達2300余人次,切實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學生情感認同、筑牢思想基礎、提升綜合素養,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喀左縣公營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