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倡導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
發表時間:2022-09-12 09:45:00 來源:朝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近年來寶國老鎮持續推進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依托組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宣傳引導,持續開展項目品牌建設,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文明辦事逐步成為群眾共識。
明確目標導向,頂層設計育文明
一是建立領導責任機制。制定出臺《寶國老鎮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三年行動方案》,成立移風易俗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移風易俗納入全鎮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明確責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實。二是建立群眾自治機制。全鎮各村屯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明確“什么事可辦”“什么事不可辦”“什么事在什么范圍辦”,通過“一約四會”作用的發揮,使村規民約從“選擇性遵守”變為“強制性約束”。三是強化典型示范。依托“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及美麗庭院、示范庭院、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身邊好人”選樹、好媳婦、好婆婆等創評活動,充分利用廣播、微信公眾號、文化墻、宣傳欄等受眾強、傳播快的網上網下載體,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為推進移風易俗奠定良好基礎。
強化實踐引領 志愿服務促新風
一是有效整合資源。充分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化大院、道德銀行等優勢放大融合,多層面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室內外活動場地共同發揮作用,節假日活動和日?;顒酉嘟Y合、志愿服務隊員村內和域外相統一。二是建立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積極吸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五老”人員、新鄉賢、熱心群眾加入,組建328人的新時代文明婚喪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志愿服務隊積極為紅白事提供現場布置、流程指導、接待來賓等服務,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目前,已實現16個行政村全覆蓋,累計開展志愿服務30余場次。三是打造移風易俗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圍繞“破舊立新、文明行事”主題,設立文明祭祀、“婚喪嫁娶大講堂”、“小手拉大手 移風易俗一起走”系列移風易俗項目,進一步宣傳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倡導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依托文化傳承 移風易俗辟新徑
一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寶國老鎮結合地域特色、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產業發展等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在馬家溝村建成高標準村史室一處,占地約500平方米,其中展館面積約280平方米。館內陳列傳統農耕農具、生產生活用品等老物件,真實記錄本村發展變遷,圖文并茂展現在黨的領導下馬家溝村發展紀實和群眾奮斗創業的光輝歷程。自建成以來,接待參觀人數2000余人、開展黨日活動10余次,成為鎮域內1000余名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實陣地。二是注重文化浸潤活動。寶國老鎮與沈陽理工大學合作,在鎮中小學開展“遼寧省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活動。2022年8月初,沈陽理工大學“德美潤心”鄉村支教志愿服務隊在中心小學開展“遼寧省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暑期行動。繪制以“航天夢想”“中國速度”“我愛北京天安門”“美麗家鄉”為主題的墻體彩繪700多平方米、設計的“奇妙的分子旅行”精品課程受益師生600余人。三是創新文化宣傳形式。充分利用資源,以倡樹文明新風為主調,以移風易俗、家風美德、婚育新風、傳統禮儀為內容,在主路兩側、機井房等處合理設置墻體彩繪,將移風易俗宣傳與村景觀有機結合,讓每面墻壁都 “說話”, 每處環境都“育人”。截至目前,已建成文化墻668延長米。(北票市寶國老鎮)